流感不是感冒 战略上需要高度重视

2024-10-21 22:39:46

2017~2018冬季流感疫情超往年

进入流感季号俗劭蜾节以来,我国各地报告的感染人数和重病需要住院的人数都超过最近几年。

而在世界其他地区疫情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比如英国,报告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93人。而且,连续出现年轻人突然死亡的病例。

英国17岁少年因流感突然倒地死亡

流感不是感冒  战略上需要高度重视

这也就引出一直以来作者不吐不快的一个话题:

流感不是感冒

说起感冒,包括多数科普作者通常会说:“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感”。

这其实是错误的。

事实上,感冒跟流感是不同的疾病。

流感不是感冒  战略上需要高度重视

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这个单一病毒家族感染引起的整个呼吸道疾病。

流感病毒根据其核心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型。

甲型流感病毒又以病毒表面两种分子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不同排列组分成很多亚型。比如,2009年我国的“甲流”就是H1N1流感,今年虽然有事毒株是一个世系的乙型流感,但也混杂了甲型流感病毒,比如H3N2。

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小的变异还可能累积产生传染性强的新病毒,从而造成大流行。

历史上的大流行都是甲型流感病毒引发,每个世纪大致爆发3次。

乙型流感病毒只有一个型,几乎只感染人,变异慢。因而,乙型流感不会发生大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也只有一个血清型,通常仅引起儿童轻微的疾病。

丁型流感病毒只感染牛,不引起人类疫情。

就是说人类的流感疫情主要就是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

流感病毒通过表面血凝素与人细胞表面唾液酸糖蛋白结合。人体的这些受体分子既分布在上呼吸道,也分布在下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以及其他组织细胞。

因而,流感可以造成整个呼吸道,及其他组织脏器感染,比如引发脑膜脑炎。

感染后,在一些人会引发免疫系统大量释放炎症介质,称“细胞因子瀑”,引起全身严重炎症,表现为高热、全身酸疼、严重疲劳甚至衰竭,乃至死亡。

病毒感染还破坏呼吸道防御机制,容易继发严重的细菌感染甚至脓毒血症。

著名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估计导致5000万到1亿人死亡,其中大部分被认为死于继发细菌感染。

另外,流感还会引发和加重包括哮喘、肺病、心脏病和糖尿病。

因此,流感的症状可以表现极其轻微,也可以极其严重。最关键是,可以是严重疾病,还常常造成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

据WHO统计,每年的季节性(冬季)流感在全球导致300万到500万严重病例,致死约50万人。

故而,流感是一种独立的、可以引发严重疾病,可致死的疾病,不应该与感冒混为一谈。

感冒、流感,混乱何来

一方面,两者都有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出相同的症状,比如,流鼻涕、打喷嚏、咽痛、发烧、咳嗽等。

另一方面与将Influenza翻译成“流行性感冒”也有关系。Influenza,来自意大利语,愿意是“有影响力的”,指流感疫情的严重性。这个词被英语采用专门指流感。后来也虽然曾使用“influence of the cold”这个术语,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用法。

国内使用“流行性感冒”这个表达法,是引起混乱的重要原因。

如何区分感冒与流感

流感不是感冒  战略上需要高度重视

流感疫苗是WHO推荐的流感首要预防措施,尤其是像儿童(6~59个月),65岁以上老人,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医务人员,更应该在每年流感季节到来前,通常在10月底常规接种。

虽然流感疫苗不像其他疫苗一样可以产生长久的免疫性,1次或几次接种可以一劳永逸。但几十年的实践,大量证据表明疫苗预防流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由于流感病毒易于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也不会相同,因此,疫苗需要每年接种。WHO的专家会根据监测的结果和以往的规律提前预测下一个流感季节可能流行的优势毒株,指导疫苗生产企业生产疫苗。

即使这样,可用的疫苗含有的病毒也可能与当年流行的病毒不完全匹配。然让他,不完全匹配并不意味着没有预防效果,而是可以产生“交叉保护”作用,也可以减轻感染症状,减少发生严重疾病和并发症的机会,尤其是对老人、儿童和孕妇,可以有效降低住院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如果错过流感季节前的接种,只要还没有患上流感,接种都不晚。因为流感季节通常持续2到3个月,疫苗接种后2周就可以产生保护抗体。

日常预防措施

包括:

1.尽量避免与病人亲密接触。流感疫情中,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即使出现感冒症状,只要没有流感样迹象,坚决不要去医院,以免被传染上真正的流感。

2.自己生病时尽量限制与他人的接触,以免感染他人。

3.一旦患有流感样疾病,至少在发烧真正消失(不使用退热药控制)后至少24小时内请假待在家中,不要崇尚什么“轻伤不下火线”。

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鼻子和嘴巴。使用后,扔进垃圾箱。

国内通常建议戴口罩预防。除非照顾流感患者不可避免的密切接触,日常戴口罩弊大于利。因为,口罩往往称为被污染的标的,造成二次接触感染的机会。

因此,WHO、美国CDC等权威机构都不作为常规推荐。

流感不是感冒  战略上需要高度重视

近年来,很多人对多喝水提出质疑。诚然,多喝水的建议并非建议来严格的研究证据之上,但是也同样没有证据证明有任何坏处。至少,理论上讲是有益的,尤其是高热的病人。

对于高热和全身酸疼,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缓解。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避免瑞氏综合征。

除非并发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流感无效。

抗病毒药物,目前有两类针对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物。

一类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是奥司米韦和扎那米韦。这类药物曾经被认为是针对流感的特效药物,各国政府到目前仍大量囤积作为战略储备。

然而,研究证据显示,治疗好处远远不及人们的预期。

目前的证据显示,奥司他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成年人十几个小时,儿童二十几个小时)。却并不减少需要住院治疗或发生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对预防也没有显示出任何益处。

有限的证据显示,扎那米韦的作用还不及奥司米韦。

因此,一般认为,对于没有基础病的流感患者,使用这类药没有明显好处。

但是,对于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急重患者还是建议及时使用,最好在发病2天内使用,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另一类金刚胺类药物。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作用是抑制病毒M2蛋白离子通道。因而,对缺乏M2蛋白的乙型流感病毒无效。

而且,早在2005年,美国就监测到甲型流感病毒对这类药耐药性超过90%。

在我国,这类药是一些非处方感冒药常规成分,号称可以治疗流感,其实只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今年不需要担心大流行

由于疫情超出预期,有人担心今年会不会出现流感大流行。

这种担心是暂时是不必要的。

因为,监测显示,今年流行的优势毒株是乙型流感病毒。

如上文所述,乙型流感不会造成大流行。

虽然,有人引用国外的科普文章担心H3N2大流行的可能。

H3N2毒株是由H2N2变异而来,并引发了1868年的香港大流行。此后,多年来,该病毒在我国历年流感季节屡有流行。而且最新监测并没有发生新的变异。因此,今年发生H3N2大流行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不需要担心。

猜你喜欢